解决工程物资管理难题,随时掌握在外项目的物资供货,消耗情况,成本数据分析.点我了解详情或致电13911621362中国建筑工程资料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4小时服务电话:010-51299114 51665651 13501215554
全国销售代理服务免费电话:400-163-8866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预算网 >> 行业资讯 >> 论文 >> 正文
入世三年对中国行业的影响及展望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6-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近3年,从明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从今年的12月11日起,金融、商业批发与零售业、资讯产业、建筑、教育、医药、汽车、旅游、物流业9个部门和90多个分部门将结束过渡期,对外实行开放。可以说,这些行业将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更具挑战的经营环境,诸多的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与机遇并存。
一、银行业风险机遇并存
    据中国银监会官员介绍,中国加入WTO以来,已按时兑现了银行业各项开放措施。入世时就已全面放开外汇业务:2003年12月,将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对象扩大到中资企业;目前有13个城市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批准了大众、通用、福特和丰田等四家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内从事汽车金融业务。 
    今年12月,中国还将开放北京、昆明和厦门三个城市的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达到16个;2005年底将开放西安、沈阳、宁波、汕头四个城市;2006年底将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同时开放中国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 
届时,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范围和领域将与中资银行完全一样。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004年指出: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在开放改革中必将达到互惠双赢。 
    在原定的承诺外,还有几项额外的开放措施:第一,将单个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比例从15%提高到20%,目前已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获准境外投资者参股;第二,减少外资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的档次和数量要求;第三,允许外资银行从事衍生品业务;第四,允许外资银行从事保险公司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的托管业务。 
    这些超出最初承诺的内容,是在开放过程中根据业务需要开放的,受到了外资银行的欢迎。 
    一些年轻的金融专家仍然把2006年看成是中国金融业的一道“坎”——届时,中国将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如果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一些问题不解决,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存款搬家”并引发系统性危机,令人担心。 
也许正是在此背景下,2003年底,以450亿美元注资为标志,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启动了全面改革。 
  点评:3年来,我国履行开放银行业市场的承诺,取消了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从加入世贸组织时的上海和深圳迅速扩大到目前的13个城市,允许符合法定条件的外资银行在已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为在华外资银行全面开拓本币业务提供发展空间。目前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在华外资银行机构达到100多家,占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的50%。外资除了在已开放的城市开设营业性机构之外,还通过对国内中小商业银行股权并购达到战略布点的目的,用相对低廉的成本,以收购、合作的方式易达到其战略布局的目的。国内银行通过与外资的并购活动,除了引进资金以外,更多的是一个引“智”的过程,从产品到管理,规范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提高系统抗风险的能力。风险主要来自于人民币“存款搬家”并引发系统性危机的担心,所以国内商业银行的改革是必需的,也是紧迫的。正是在此背景下,2003年底以450亿美元注资为标志,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的改革进程全面启动。A股市场上市的几家商业银行企业,以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为代表,由于最先实行股份制改造,公司结构治理方面无论是企业竞争能力还是系统抗风险能力,优于其它商业银行。
二、保险业竞争逐渐加剧
  尽管属于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入世后,寿险业还是受到了“特别关照”——包括只允许外国寿险公司以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且外资股比不能超过五成。 专家认为,这一规定意在提高门槛,但实际效果可能并非如此。 
    入世初期,外资主要选择与国内保险公司合作,但由于中外双方50%的同比例股权,加之都对业务有发言权,因此摩擦不断,业务也乏善可陈。于是,外资很快将目光投向中国其他领域的强势企业。如2002年9月成立的中法人寿,即由法国国家人寿牵手中国国家邮政总局组建。类似的合资寿险公司还有中石油与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成立的中意人寿等等。 
    专家指出,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目前只有不到5%,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威胁,但团险业务竞争加剧确应引起重视。根据WTO的承诺,入世三年后,中国将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 
    保险业全面放开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取消地域限制。入世后,中国允许外资保险公司 包括寿险和非寿险 在上海、广州、大连、深圳、佛山五个城市开展业务;两年后,外资保险可以踏进的城市扩展到包括北京、成都、重庆等15个城市。而今年12月11日后,地域限制将取消,外资保险的足迹将可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2004年初开始,几乎每个月外资保险都有新开的分支机构成立。 
    在时刻准备着“与狼共舞”的三年,中国保险业也在加快制度和市场主体建设的步伐。首先是监管上加快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立了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原则;其次,加快几大保险公司巨头改制上市,增强公司的偿付能力;第三,积极培育国内市场主体,今年上半年保监会新批设了18家各类中资保险公司。
    点评:我国承诺加入WTO后3年内取消保险行业地域限制,允许外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对外的全面开放。从2004年初开始,几乎每个月外资保险都有新开的分支机构成立。虽然现在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只占5%左右,但后期行业竞争无疑会加剧。   
三、汽车业竞争渐趋白热化
    中汽协在回顾2002年行业形势时曾写道:“加入WTO的第一年……产销形势大大出乎行业内外的预料,产销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以创十年来最高纪录的幅度增加”。与之同时存在的是有两个尖锐问题——自主开发能力依然缺失,外资开始向服务贸易领域渗透。 
    入世后第一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开始“井喷”行情,全年销售汽车325万辆,同比增长37%;第二年,销售汽车439万辆,同比增长34%;同期,轿车销量增长分别达到56%与75%!200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几乎所有跨国巨头均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 
    “井喷”行情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来自入世对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承诺。对汽车业来说,后者主要指进口配额和配额许可证。 
    在种种预期下,国产车率先发动价格和新产品战略,希望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到底线前最大程度占领市场。据统计,2002、2003两年间,轿车产品价格整体下降了20%—30%,仅去年一年,新款轿车推出便超过30种。私人购车逐渐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 
    但是,市场化的主动应对背后,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合资企业。入世之日,对合资汽车“投产即需达到40%国产化率”的门槛随即取消,过去两年,成为外资最急于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的时期。大量整车以CKD/SKD方式在国内火速组装下线,享受零部件的进口税率——过去外资需要转让技术以换取市场的动力已不存在。由此,发展本土自主汽车品牌的环境愈加险恶。 
    入世后,政府即推出了一些隐性的税收政策,以弥补取消国产化率对国产车造成的真空。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海关总署针对入世后汽车关税的削减情况,以及汽车零部件暂定优惠率的政策执行情况,于2002年 27种零部件 和2003年 12种 分别公布实施了国产化难度相对较大的零部件暂定最惠国税率优惠政策。上述措施使政府拥有了更多手段调节企业行为。 
    中国入世承诺对外资全面开放汽车分销,外资可不通过中介代理商,直接从事汽车及相关产品的进出口及国内营销,并可进入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维护保养和运输等与分销相关的整个服务领域。 
    有专家认为,服务贸易承诺目前弊端已非常明显。“我们在服务贸易方面的承诺实际是打压了自主品牌的发展。”一位接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学者说,“未来的效果将是致命的。” 
    专家指出,目前外资在合资企业中已经控制了研发环节,现在正进入对采购体系的控制;接下来外资的目标就是营销网络——产品生成的全部周期可能将全部掌握在外资手中。目前至关重要的,是进口品牌和国产品牌是分还是合的问题。
点评: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汽车产业的过渡期保护措施将在今年年底到期。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将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并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至2006年7月1日将进口整车的关税降至25%。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已经连续3年大幅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近年来由于产业政策的倾斜、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的增涨,汽车行业开始长足发展,跨国汽车公司也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200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4大汽车生产国,几乎所有的跨国巨头都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国际资本在投资策略上,由谨慎型向积极扩张型转变,布局策略上,由局部向全面转变,抢占中国市场、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确立竞争优势。同时由于钢材成本的提高与汽车零售价格的逐渐走低,明年中国汽车产业将进入一个真正激烈竞争的时代,且轿车行业的竞争大于其它车种的竞争。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国汽车制造业,未来机会在于龙头类上市公司下跌之后与外资的重组机会。
四、物流业在压力中发展
    铁路与公路运输的状况相当复杂:铁路行业在入世中承诺了大幅开放,现实的引资需求也相当强烈,然而由于行业仍属政企合一,整体改革启动迟缓,国内外资本均倚门而望,未有大步前行者。直到目前,中国仍未有一条外资参股的合资铁路。而公路采用项目融资方式,开放较早,融资前景看好,但因公路运输服务业市场远未规范,外资进入亦小心翼翼。 
  点评:我国将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今年12月底全面放开物流市场。目前我国经营物流的企业有70多万家,除少数几家规模较大外,多数以经营运输业的中小企业为主,外资的涌入必会给新兴的物流企业带来强大压力。随着我国外贸份额的逐年加大,物流业这块蛋糕对外资来讲仍是很大的吸引,除快递运输之外,外资对航空、港口、铁路类企业的参股、并购活动也将加剧。例如外资渴望已久的铁路,入世之初允许建立合资企业、外资不超过49%,加入WTO后3年内,允许外资在铁路合资企业占大股;6年内允许建立铁路运输外方独资子公司。我国物流业将在剧烈竞争的压力下蓬勃发展。
  五、商业零售业抗风险能力较强
  零售、传媒和音像均属主动提前开放的行业。零售业从入世之前已开始对内资与外资开放,实际开放进程快于入世时间表,目前已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传媒音像虽在谈判中承诺开放程度有限,现已走在当年承诺的前面,国内外资本相继进入,局面火热。 
点评:入世3年来,外资商业企业已基本完成在华的战略布点,外资商业企业达260多家、分店4500多个。世界几大商业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外资商业企业都很早就开始拓展中国地区业务。我国商业企业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下,已经习惯了外资冲击下的这种竞争压力,抗风险能力较强。国内企业也在通过并购等形式扩大市场占有、节约企业成本,例如百联集团的商业并购。
  六、成品油零售兵家必争之地
  在已经过去的三年里,按照中国入世承诺,中国原油的进口关税由入世前16元/吨改为入世后的零,汽油由9%降至5%,润滑油由9%降至6%,燃料油由8%降至6%,液化石油气由6%降至5%。 
2004年1月1日,成品油国营贸易进口取消配额管理,改为自动许可管理;4月,又逐步开放了由国家控制的石油进口贸易市场,新批了10家原油进口贸易机构,其中5家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下属单位,另5家为独立贸易商。 
到了8月底,15家非国有贸易企业取得原油成品油进口资格。民营石油企业可直接在国外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三大集团进口的垄断特权。 
    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研究部曹晓曦认为,过去三年,中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入世冲击,原因在于外资最主要的竞争体现在成品油零售和批发环节。 
    化工领域入世前已放开配额限制。入世后,由于国内需求增长迅速,中国石化企业的产品销售依旧顺畅。 
整体而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认为,中国的石油企业未能充分利用三年的保护期为入世做准备,三年中忙于高涨的油价,忙于扩大地盘,经营质量、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却未见根本改观。 
    随着12月11日入世三年到来,外资对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真正冲击正在降临。从这一天起,中国将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意味着外资石油企业可以独资在中国进行成品油零售。 
    就在这一天的前夜,外资石油企业与中国本土石油企业在零售市场集中上演了合资大戏:10月9日,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与中国中化在北京签署关于合资兴建加油站的协议书;11月4日,英国BP集团与中国石化的合资公司——中石化碧辟 浙江 石油有限公司揭牌;11月18日,英国BP集团与中国石油合资组建的“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也在广州宣告成立。 
对BP、美孚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既然零售市场即将开放,为什么急于大规模展开合资?原因有二:其一,大部分合资意向在两年前就已达成,是国际石油业巨头在购买两大石油公司股票时的附加条款,如今只不过是履约;其二,中国成品油市场开放的只是零售部分,批发环节要再过两年。也就是说,虽然外资兴建了加油站,但还要到中石油、中石化去批发成品油。而成立合资公司,则有助于外资石油企业直接拿到长期供油合同,有利于其零售终端的发展。 
    点评:12月11日,我国即将兑现入世承诺,全面开放国内的油品零售市场。国内外各石油巨头忙碌于战略布点,把油品零售市场看作兵家必争之地。9月28日,商务部正式批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国BP公司合资成立中油BP石油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在广东将建立500个加油站的零售网络。中石化和ExxonMobil在广东福建合作1100个加油站,和Shell在江苏合作500座加油站,和BP在浙江合作500座加油站。外资进入成品油零售行业,一方面加速石油化工中小企业的产业整合,另一方面也使成品油零售行业进入一个价值再评估的阶段,比如对单个加油站的估值。
  七、旅游业利好成分居多
  点评:我国承诺旅行社在入世3年内允许外资在合资旅行社中占有多数股权,6年内允许外国设立独资旅行社,并取消地域限制和对成立分支机构的限制;饭店业入世后,外资可以占有合资酒店的多数股权,4年内准入不再受限制,且可由外资独资;但独资和外资旅游社仍被禁止从事利润最大的出境游业务。旅游业的开放,对我国旅游产业利好成分居多。利用外资将我们的旅游资源更方便的营销到全世界,增加第三产业的收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航空、餐饮等。短期影响来看,从事酒店经营的企业压力稍大一些。
分享到:
24小时技术支持电话:北京 010-51665651 51299114 1350121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