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工程物资管理难题,随时掌握在外项目的物资供货,消耗情况,成本数据分析.点我了解详情或致电13911621362中国建筑工程资料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4小时服务电话:010-51299114 51665651 13501215554
全国销售代理服务免费电话:400-163-8866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预算网 >> 行业资讯 >> 论文 >> 正文
WTO后本土企业有得有失 整体获利比较多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6-2
   中国全面加入WTO之后,跨国公司将在金融、汽车、重型机械等已经全球化的产业部门不可阻挡地获得领导地位,本地企业则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拥有无可争议的强势;随着零售业巨头越来越强大,本地企业会在最容易崛起的消费品制造业受到严峻挑战;能源和原料产业中,“中石油”等本土巨头都有实力参与全球的产业格局调整。  
    2005年后,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主要产业允诺的3年过渡期将陆续到期,中国市场将按承诺次第开放,国内的产业格局将在加入WTO后发生重要的变化。  
  金融业:
  跨国公司赢家通吃证券界的朋友曾经一起讨论过中国的投资银行市场,一种看法是,自“南方证券”被接管以来证券公司的接连出事,是市场不够成熟、在规范与发展中所必然出现的违规;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在金融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在缺乏相应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即使依靠从国际先进资本市场获得的超前的监管理念,也未必会带来中国投资银行的健康发展,相反,中国的投行业更应当先发展再求规范。  
  无论哪种看法在逻辑上更适应国内的形势,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随着WTO最终实施日的来临,最终的产业结构可能都是一样:以证券承销和金融产品创新为主的投资银行业务,将最终被来自欧美尤其是纽约的全球性投资银行集团所领导。作为一个高度依赖投资银行家智慧和密集资本运作的行业,全球性投资银行在上市公司和国际经济形势研究、各种金融分支配合、银行家个人报酬机制、后台支援和与国际资本资源结合方面,具有国内证券公司无可比拟的优势。只要市场开放,国际投资银行将迅速获得优质客户资源和人才(在本行业中,这两者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同样逻辑,未来的基金管理行业也将是一个更加以外资为主导的行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中国和全球已经开始显露了赢家通吃和规模经济的特点。投资理念的高度趋同,使中国本地投资管理机构并没有显出任何独立存在所必需的独特性。如果这种预言对于本土机构显得太悲观的话,一个已经有的案例是,公共会计师与审计师行业(现代资本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支点)已经呈现出国际“四大”-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及毕马威的明显领导地位。  
  那么,是否中国金融业的各个分支最终全部会“国际化”,即毫无本地品牌可言呢?如果仔细观察资本市场的微观结构,这种断言也是不成立的。毫无疑问,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和零售商业银行业务由于强大的本地公司(“中国人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已经建立强健的分销网络并与国际资本来源对接或正在对接过程中,跨国金融集团投入重注硬拚的可能性极小,话说回来了,如果它们一下子多了几十万员工,又如何对董事会交待呢?  
  在证券和基金分销领域,可能的趋势是更多的国内机构互相合并来加强对渠道的控制,并有望出现以分销为主要竞争优势的独立机构。另一个可能出现强大本地金融机构的领域,是坏账处理带来的庞大的资产处置类公司,最近“花旗银行”入股的银建国际公司将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改革没有全部完成以前,可以预见,坏账还会继续产生,而处理它们也将形成产业。这就像为城市供应自来水是个产业,进行污水处理也是个庞大的产业一样。  
  在尚未成形的汽车金融/租赁服务领域,是否会出现独立的本地玩家,将取决于各个合资汽车厂商中中资与外资的博弈。如果整车厂中外资更多地获得控制权,则不大可能出现全国性的本地汽车金融/租赁公司—不会有时间允许它们形成产业规模。  
  但是在光谱的另一端,一些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或参与国际分工的行业形态,中国本地的金融从业者尚有余地,这些领域包括了各种城市中的财务经纪行和典当行。这些行业更需要的是对客户的了解而不是世界级声誉。相反,本人很难相信,中国会崛起一个相当规模的信用评级公司。  
  制造业:
  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与严峻挑战应当说,金融行业变革的发生,不过是延续了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在传统制造业领域,跨国公司将继续在重型机械、交通工具整机(包括商用和民用汽车)等领域攻城略地。但在许多配套产业上,本地企业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竞争力,原来为这些跨国公司配套的欧美配套厂反会因失去大量生意而步履维艰。在与整机厂和成品厂谈判中,只要质量达标,工厂所有者的国别并非需要考虑的因素。问题是,这种国际化的过程可能与传统的跨国公司通过产品竞争直接击破本地企业的市场防御不同,更多是来自海外的私募基金通过杠杆收购获得本地已经具有相当历史和生产容量的工厂,再在有利的时机出售给该领域的跨国公司进行获利。不排除部分本地厂家通过融资获得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结构,从而继续保持独立的地位。但是根据本人对欧洲产业整合史的研究,这种独立存在取决于资本市场对各个产业资本来源的分配,厂家本身的意愿反而难以体现。  
  随着零售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本地企业最容易崛起的消费品制造业将面临严峻挑战。跨国零售集团的集中采购,将随着连锁零售的铺开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得到加强。当中国被相当密集和集中的连锁零售网和商业地产(包括shoppingmall)网所覆盖后,本地厂家会发现,它们将失去对渠道的掌控—这可以看看“格力”与“国美”纷争的案例。在与对消费者了解更深的零售商打交道时,只有强大的品牌才能保证生产商的利益。国际消费品制造商将通过大规模兼并本地品牌来巩固阵地。他们在管理成本上的劣势,将被资本来源和品牌管理上的优势所抵消。  
  在高附加值制造业中,中国社会对知识产权的态度将决定从医药到软件、从影视到手机的广大领域中的各个产业格局。毫无疑问,付费视频渠道服务(包括传统电视到数字电视、卫星电视)和基础电信服务中,本地企业已经形成规模。但是,随着外资在互联网企业中的不断收购,跨国公司将在内容服务方面不可避免地占有统治地位。这种在新兴媒体中积累的经验和品牌优势,在向传统媒体延伸时,有时会相当地平滑—与之相反,如果一家传统媒体进军新经济反而不太容易。  
  在容易引起争议的行业中,新闻出版是另一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行业。
  按照同样规律,全国性报纸将很可能是本地企业的天下,而跨国新闻集团最容易突破的领域是财经类杂志。  
  地产与原材料产业:
  本土巨头仍具强势应该说,最不需要争论的本地企业强势领域,应该是房地产及相关建筑、施工和原材料等庞大的产业。住宅建设几乎在全世界都是本地企业为主的行业,而在商业地产领域,跨国公司和本地地产商则是各有所长,也各有障碍。中国的地产相关金融产品市场(不是类似于住房抵押贷款的产品,而是有效率的交易市场)固然迟迟无法出台,海外资本也因为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尚未开放而不能长驱直入。随着土地法规的完善和行业利润的下降,资本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在这个领域,来自海外的竞争者可能后来居上(不仅仅依赖于现存的资本实力,更表现在善于更为广泛地利用金融工具上)。  
  能源和工业原料产业的去向,将更多地取决于现有中国本地巨头与国际巨头的战略选择。很难想像,中国会放开这类行业甚至任何相关的产业,这简直像放开军用航空器材生产般地匪夷所思。无论国资委是否会找到一个更能体现国家资本意志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些行业中已经存在的“中石油”和“五矿集团”们都拥有强大的火力来参与全球的产业格局调整。  
  所以,WTO之后的中国产业格局中,全球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地企业必须审慎地考察自己所在的行业而后定位,在许多已经全球化的产业部门中,跨国公司将不可阻挡地获得领导地位,而能够获得最终成功的本地经济巨人,将是那些能够把企业自身发展与中国地方经济紧密联结的产业集团。本人仍然相信,中国本地公司成功的主要体现仍将是大型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在资本市场改革落后于产业竞争态势的情况下,“华润”式的多元化产业体仍然是本地创业者们最好的舞台。

(《新财富》 岳峥)
分享到:
24小时技术支持电话:北京 010-51665651 51299114 1350121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