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工程物资管理难题,随时掌握在外项目的物资供货,消耗情况,成本数据分析.点我了解详情或致电13911621362中国建筑工程资料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4小时服务电话:010-51299114 51665651 13501215554
全国销售代理服务免费电话:400-163-8866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预算网 >> 行业资讯 >> 新闻 >> 正文
管好百姓的血汗钱——记爱岗敬业为民谋利的好干部张璟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8-5
编者按:    建设系统的工作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更与千家万户息息相连。张璟同志投身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近20个春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勇于创新,清正廉洁,是一位爱岗敬业,实实在在为民谋利的好干部。日前,建设部组织召开了张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汪光焘号召建设系统要学习张璟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要学习张璟同志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不懈追求;要学习张璟同志严谨细致、恪尽职守的工作作风;要学习张璟同志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张璟同志与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所不同之处在于她将瞬间付出和重大牺牲,转换成了漫长过程中的不断付出和牺牲。她在平凡岗位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新形象,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生命之歌。

管好百姓的血汗钱
——记爱岗敬业为民谋利的好干部张璟

    2006年6月17日晚9时16分,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璟,因患胆囊癌,在经历7次手术,与病魔抗争了整整27个月后,匆匆离开人世,年仅52岁。
  张璟所从事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事业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张璟去世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熟悉了这个名字,越来越多的人为她52岁的平凡人生而感动,而深思。
  从2004年4月查出患有胆囊癌,到2006年6月,7次手术,无数次化疗、放疗,她从来没有流过一次眼泪。她认为自己一定会好起来,一定会再回到自己深爱的工作岗位。可是从最后一次动手术,到她去世的整整一个半月,她清醒着,却说不出一句话。
  也许,每个人在撒手人寰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眷念和牵挂,而了解张璟的人都说,张璟心中的遗憾格外多:因为她放不下的事业,关系到南京市几百万人。

[B]

连做7次手术,她依然忘我工作
[/B]
    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为百姓圆梦的重大民心工程。南京市委市政府对住房公积金工作极其重视。按照国务院、建设部有关要求,2003年,南京市住房基金管理中心从市房产局脱钩,由处级单位直接升格为正局级单位——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搭建管理中心领导班子时,市委领导对即将上任的主任张学义说:“你们一定要把这个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做细做好。市委决定派张璟做你的助手,希望南京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事业能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在这个关系民生大计的重要部门,张璟果然不负众望。因为工作突出,张璟连续被组织破格使用:从市房产局房改办副处级副主任,到2003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正处级的主任助理,一年后又被任命为中心副主任,成为副局级领导干部。
  从几百万,发展到今天的200多亿元公积金,凝聚着张璟无数的心血——
  1992年,张璟负责主持起草了《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商业银行参与房改的热情高涨,张璟敏锐地意识到各银行之间的纷争将使得资金管理非常困难,她经过深入调研,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家归集、多家放贷”的“南京模式”,很快被业内所承认并借鉴。
  1993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她创立了南京住房公积金“中心”专户管理,对全市缴交住房公积金单位实行统一管理,改变了以往住房公积金管理过分依赖银行的被动状况。   
  1994年前后,为配合住房公积金“中心”专户管理,在计算机还属于“新生事物”的情况下,张璟前瞻性地主持开发出第一代由中心直接管理到单位的《住房公积金微机管理系统》,把每月从银行取回的几万张票据,经中心录入实行微机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1996年,在张璟的倡导下,第一代《住房公积金语音查询系统》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群众可以通过电话拨号和语音提示,查询出自己的住房公积金余额。该查询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增加了住房公积金的透明度。
  1997年前后,她从维护缴存人利益出发,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主持开发出第一代住房公积金磁卡查询系统,缴存人通过刷卡和输入指令就可打印出自己的住房公积金账面情况,使缴存人更直接地了解到自己名下的公积金数额。这项查询业务当时在全国也只有少数城市使用。
  张璟说:“要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靠管理进步和科技创新。”从1998年开始到2000年期间,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张璟又主持开发出《住房公积金与房改金融网络系统》,一举淘汰了依靠手工记账且仅能管理到单位的落后的第一代计算机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网络传输获得实时信息并能记账到职工个人名下的高效计算机系统,使中心的所有资金账目适时、清晰、准确,政府更为放心、职工更加满意。
  ……
  病中的张璟满含深情地说:“我是看着公积金从小到大,一步步成长的,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离不开,一天都离不开。”
  在平均每三个月一次的手术过程中,张璟仍然不可思议地坚持着她的工作。仿佛,一次次的手术,只是她工作后的一个间歇。只要能动,她就要工作。张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然而,她更怕生命因为死神的追逐而使工作中断。
  2006年2月28日,张璟去上海华山医院拍CT片。报告出来后,医生对陪同人员说:她的时间不多了,让她休息好,吃些她爱吃的东西。几天之后的3月7日,张璟进行了第六次手术。这一次,张璟没有像往常一样要病理报告。她说,给我装个传真机和无线网卡。她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她在想什么,可是,亲人和同事都看出来,张璟其实已经知道,她的时间不多了。她在跟死神赛跑,她要抓紧一切时间,为党为人民多做些事情。她来不及等别人帮她从网上查找资料,她要自己查;她来不及把写好的材料送到单位,她必须用传真机。时间不多了,《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起草到了关键阶段。
  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窦汉生后来看到张璟修改过的这份草案时,大为震撼。张璟竟然对总计44条的条例做了多处修改,涉及9条条文的具体表述。在条文修改中,她特地提出要特别注意照顾困难群众,建议允许身患重病、遭遇灾祸等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有权按规定提取公积金以救急。
  这份修改稿字迹潦草、歪歪斜斜,而张璟平时写字从来都是认真工整,一丝不苟。难以想像,她在修改这份草稿时,忍受着怎样的痛苦!
  饱受重病折磨的张璟,在生命的最后历程,依然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依然把为百姓谋利益而勤勉工作看作是自己最大的幸福,把群众的困难和痛苦看作是自己最大的困难和痛苦,急于去帮助解决。对于她来说,维护好老百姓的权益,让人民的钱更好地造福于民,与自己的病痛,甚至生命相比,重于泰山。
  也因此,为确保人民的每一分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她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把共产党人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这面旗帜,高高举起。

从油漆工,到全国公积金管理专家

    张璟去世前的两个月,八一医院九病区正在装修两间病房,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琳请张璟去看看,让她从病人的角度提提建议。张璟看完之后,说:“能不能在病房里放一张写字台,小一点也行,这样可以方便病人读书学习。”
  这是张璟,一个即将失去生命的晚期癌症病人,发自内心的建议。
  在张璟的病房里,床头柜上是书和笔记本,枕头底下是报纸,报纸上关于公积金的报道被她画写得密密麻麻。
  她去世之后,同事们在她的办公室里发现了42本新旧不一、形状不同的笔记本,一页一页打开,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和资料,工整、严谨。这还只是她的工作和学习笔记的一部分。也许,这字迹工整、一丝不苟的笔记,能够从一个方面解释,她如何从一名油漆工成长为大学教授惊讶、建设部领导赞叹的全国公积金管理的一流专家。
  从初中毕业到进修大专,再到读完东南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班课程,直到获得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证书,张璟的学习一直是与工作同步的。同事们说,张璟深知,如今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知识的恐慌。她学习不是为了拿一纸文凭,而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学到真功夫。在张璟办公室和家中的两个大书柜,可以发现她看的书很专,从《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国债投资指南》、《南京房改指南》到《中国土地问题研究》、《南京经济史》、《WTO与中国》、《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满满两大柜书,没有几本是没做过批注、没有翻阅过的“新书”。
  在她的辞典里,根本没有文化知识起点低以及年龄大、困难多的人所常有的那种自我放弃。在张璟家的墙壁上,至今还挂着一张儿童学拼音的塑料卡片。她以前不懂汉语拼音,电脑打字、手机发短信都不会,她就下决心从头学起。从刚开始一分钟打两三个字,最后一分钟已经能够打几十个字。手机发短信更成了她指导工作、和同事朋友交流感情、信息的得力助手。她不仅右手能发,左手也能发。她在学习上好像总是“吃不饱”,总有一种饥渴。在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放着一本英语教材,她跟丈夫说,等病好了,她要好好学学英语,公积金里有许多关于金融方面的知识,她想看看外国人是怎么写的。
  住房公积金管理跨越金融、投资、房地产、计算机技术等多项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对只有初中底子的张璟来说,每走一步都意味着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建行的同志至今仍然记得,建立住房公积金“中心”专户管理时,为了弄清楚公积金如何由用户向银行缴存再转入管理中心的账户,张璟甚至从一张张票据的格式和规范入手,详细了解银行的工作流程。从门外汉,到赢得专家的尊敬和认可,通过10多年的学习,张璟成为了南京这座争创学习型城市的一个表率。
  1992年,她主持起草了《南京市公积金管理办法》;
  1998年,她应国家建设部邀请,赴京参与起草中国第一部住房公积金法规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她先后发表了《关于住房公积金立法的思考》等数十篇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参加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等10多部专著的撰写。     
    张璟从对公积金一无所知,到成为南京公积金管理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建设部有关领导曾说:“张璟是个学习型干部。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走在全国前列,她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智慧。”

近200亿元公积金,没有流失一分钱

2006年2月28日,张璟去上海检查身体。每次去上海拍CT片,张璟总是早上5点就出发,当天就赶回来。她不愿在上海住,她要尽量为单位节省开支。这一天从医院出来时,天已经不早了,经过一项项的检查,张璟已经疲惫不堪。陪她一起去的同事说,张主任,天下着大雪,到南京可能会很晚,今天要不就住下吧。张璟笑笑:“怎么啊,你怕我吃不消啊?我没事。吃过饭我们慢慢往回开。”每次去上海看病,吃饭、买东西,张璟总是急急忙忙让丈夫去付钱,付完钱,她就把小票拿过来,悄悄撕掉。周围的人都说,张璟总是那么苛刻地要求自己,从不愿沾公家一点光。
  在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内,张璟的“名气”既来自她在管理上的内行,还来自她的廉洁自律。
   “南京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没有一分钱流失,这在全国都是了不起的。”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司的领导姚运德曾多次这样表扬张璟。
  为了“不让一分钱流失”,很少有人知道,张璟倾注了多少心血。
  近几年,部分公积金中心的资金因使用、监管和投资不当而处于风险状态。以此为背景看待南京市住房公积金“零风险”,张璟的贡献才更为清晰:10多年来,为了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在张璟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南京住房基金管理及房改金融业务网络系统,创设了南京住房公积金单位台账系统、住房公积金查询系统,完成了会计电算化的认定、验收以及各家银行计算机系统联网工作,她还亲自指导和参与了系统升级工作。
  看护好老百姓的“血汗钱”是张璟的身心所系。南京市全市公积金200亿元的庞大资金规模,不仅关系着全市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增值保值的问题。而在投资方面,全国一些城市在执行国家关于公积金投资政策方面把关不严,有的城市甚至出了大问题,造成资金流失、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张璟和管理中心领导统一思想:任何人不准将公积金给证券公司、银行、房地产商和其他投资机构;如买国债,则只准在一级市场购买,绝不允许由券商经手进行投机。这项规定,就一直成了住房公积金不至流失的“铁律”。
  严格管理带来的是老百姓利益的切实维护。截至2006年底,南京市住房公积金规模达到270亿元,归集余额超过150亿元;通过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帮助近16万户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近年来,由于科学而规范的管理,南京市住房公积金连年实现了较好的增值收益。截至2006年底,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累计为南京市廉租住房建设提供了2.05亿元资金支持,帮助近千户“双特困家庭”(收入特困家庭、住房特困家庭)住上了廉租房;通过发放项目贷款和个人贷款,累计帮助4万多户中低收入家庭住上了经济适用房。地处下关区的恒盛嘉园是南京市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以来首个在南京主城区内建设的项目,于2005年7月建成交付。仅这一个项目,就安置近2000户困难群众。而如今像恒盛嘉园这样的经济适用房已经遍布全南京市各地,很好地满足了困难群众地住房需求,有力地支持了城市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为构建和谐南京做出了重要贡献。
  病中的张璟在反思自己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要带头用自律、用制度制约自己的用权行为,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警钟长鸣,提高清正廉洁的自觉性,保持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正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让张璟充满着令人感佩的正气、锐气和勇气,让她所全力看护的百姓血汗钱,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压力和诱惑,都能够“风雨不动安如山”。


张璟,一簇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

    2006年5月1日,是张璟和丈夫结婚28周年纪念日。张璟不知道,丈夫也不知道,这个纪念日之后的张璟就再也不能说话了。28年来,这也许是第一次,两个人坐在一起,慢慢地回忆着过去。张璟说,结婚这么多年,我们还没买过结婚戒指呢。丈夫说,等手术过后,我们买两只,也戴一戴。张璟笑了:“那好啊!我们再去补拍个结婚照。”这是张璟留给丈夫最后的话。
  5月2日下午,丈夫老季走进重症监护室,张璟渐渐从昏迷中醒来。老季握住她的手对她说:“手术很成功,我明天再来看你。”
  5月3日,清醒了的张璟因为脑梗,全身瘫痪,再也说不出话来。她用微微能动的左手,握着笔,试图写出字来,可是试了几次,终于不行。
  泪水慢慢地从她的眼角滑下。
  她想告诉人们什么?她还牵挂着什么?她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吗?
  医生心里酸楚,却还是好心地隐瞒着她:“张璟,只要你有坚强的毅力,你就能活下去。” 心里明白的张璟轻轻地点点头。
  在她头边的床头柜上,放着她的病中日记。在日记本的扉页,她写着这样一句话:“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扬起前进的风帆;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坚定的信念,是永不凋谢的玫瑰。”
  那不是永不凋谢的玫瑰,那是深埋在张璟心中的,一簇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那不是永不凋谢的玫瑰,那是深嵌在张璟脑海的,一盏熠熠放光的指路明灯……
  2006年6月17日,倾注了张璟无限心血的第三代公积金管理系统即将运行、《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即将颁布之际,张璟悄然离开人世。
  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志军,市长蒋宏坤,省建设厅领导、全国兄弟城市的同行为张璟送来了花圈。身覆党旗的张璟安眠在鲜花丛中,数百个花圈层层叠叠地簇拥着她,写满了人们的崇敬与怀念。
  2006年7月19日,中共南京市委作出决定,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张璟同志学习,学习她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学习她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用于创新的不懈追求,学习她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优秀品格。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关于张璟同志的报道中作出批示:“张璟同志的事迹要很好地宣传和学习,我们现在特别需要‘管好人民的钱、用好手中的权’这样的干部”。
  8月25日,江苏省建设厅作出《关于在全省建设系统开展学习张璟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决定》。10月13日,建设部党组作出决定,要求在全国建设系统开展张璟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
  张璟走了,她短暂的一生,为党为民、鞠躬尽瘁,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勤苦学习、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岗位奉献,严于自律,她那爱岗敬业为民谋利的精神,永远地留在了她生活着的城市的上空,留在了她所深爱着的城市的人民心中……

相关链接
  张璟同志1954年4月生于南京,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6月17日因病不幸去世,享年52岁。
  张璟同志工作历程:1971年1月至1983年7月,在南京市住建公司一队任综合干事、团支部书记。1983年8月至1993年4月,任南京市房产局宣传科、调研处干部,后从事房改工作,先后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逐步创立了南京市住房基金管理事业。1993年4月至2003年6月,任南京市房改办副主任,在任期间一直分管南京市住房基金管理工作。2003年6月调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任主任助理,2004年6月任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

分享到:
24小时技术支持电话:北京 010-51665651 51299114 1350121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