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工程物资管理难题,随时掌握在外项目的物资供货,消耗情况,成本数据分析.点我了解详情或致电13911621362中国建筑工程资料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4小时服务电话:010-51299114 51665651 13501215554
全国销售代理服务免费电话:400-163-8866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预算网 >> 行业资讯 >> 新闻 >> 正文
节能住宅建设存在两大误区:节能还需因宅制宜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8-20


  节能技术正成为杭州住宅开发中的热点。屋顶绿化、新风系统、太阳能集热器……当这些容易或不那么容易理解的名词,开始从楼盘广告、楼书的字里行间进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时候,节能到底是什么?采用节能技术的住宅是不是就一定要与高档、高价划上等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节能技术不是只有新建住宅才能运用,节能技术也不一定就等同于高投入,节能还需要应地制宜。

  节能住宅都是高科技吗? ——最尖端的技术未必最值得推广

  “像杭州这样的城市夏天能耗最高,所以只要门窗的密闭性好,再做好遮阳、防晒与通风,建筑的节能目标就达到了一半。”浙江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所教授秦洛峰,最近正在负责的一个项目是杭州下沙城建文化馆,在这个公建项目里他最重要的节能建筑设计之一,就是用打孔金属铝板做了外墙遮阳和绿色屋顶。

  “在外墙与遮阳铝板之间,以及屋顶之间都设有空气层,空气是防止热量流失最有效、最实用的材料。”秦洛峰向记者展示他的设计模型,在他看来,节能技术并不一定是高科技的,昂贵的也未必是最有效的。“在德国最常见的遮阳手段之一就是特殊材料的尼龙遮阳布,既能透光又能隔热,而且造价低。”根据他的估算,引进德国技术这种遮阳棚的造价约1000~2000元/平方米,但本地化后成本可以大大减少。

  最尖端的节能技术未必是最有效、最值得推广的技术。“很多杭州新建住宅不注重通风效果,室内换气、通风主要依赖空调等附加设备,这其实是很不节能的。”秦洛峰教授说,其实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就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建筑周围的自然条件.

  节能住宅都是高投入吗——最基本节能只需增加100元/平方米

  如果某个楼盘中采用了一些节能技术,它的广告中就会出现很多“尊贵”、“鼎级”之类的形容词,有意无意地向购房者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的楼盘中使用了节能技术,造价不菲。以致在购房者的观念里,要享受节能技术带来的实惠,先要承受更高的价格。

  “使用新技术、新材料肯定会增加一些建筑成本,但一个项目的总成本,应该参照整个项目回报来考量,而且目前真正成熟,值得在普通住宅中大规模使用的节能技术,所增加的建筑投入其实是有限的。”德中建筑协会副主席、生态节能建筑设计专家卢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我们的实际操作经验,如果是最基本的生态节能建筑,也就是说节能标准达到国家规范要求,采用外墙保温隔热措施,每平方米造价约增加100元左右。”

  即使是高度模式(采用辐射式采暖制冷、量换式新风、高效保温外墙体系、外遮阳系统等达到欧洲节能标准),一般高层住宅每平米造价约增加800元左右,别墅由于需要独立的系统和具有较多的外墙外窗面积,每平方米造价约增加1500元左右。

  使用适合的节能技术所增加的建筑成本要比我们想象中低。

  秦洛峰教授也表示,在节能技术相对成熟的国家,某项技术在正式推广前都要进行经济性比较,计算这项技术投入的成本在建筑中使用多长时间后可以收回,如果经济性价值不高,就不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节能办法,也不会被推广。比如现在一些开发企业热衷的呼吸幕墙、地缘热泵,都是高投入的技术,但实际的节能效果却未获广泛认可。

  节能住宅为何推广不力——需要有力的奖惩机制

  建筑高能耗的现状已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1995年国家制定了节能建筑的强制性设计标准。根据建设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国各地建设项目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平均为53.8%,比前几年有明显改善。尽管如此,中国建筑节能面临的挑战依然是空前严峻的。

  “关键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卢求表示,从国外经验来看,建筑节能工作需要政府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而我们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还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虽然已先后颁布实施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

  “国家现有的节能建筑规范未能在施工验收阶段严格执行,许多不合标准的建筑也能投入使用,使节能不达标建筑不断出现。”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有些建筑节能设计只在报批阶段进行,用以对付审批机构,在建设中为了节约成本完全不实施,而管理部门对此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和惩罚机制。

 

分享到:
24小时技术支持电话:北京 010-51665651 51299114 1350121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