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工程物资管理难题,随时掌握在外项目的物资供货,消耗情况,成本数据分析.点我了解详情或致电13911621362中国建筑工程资料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4小时服务电话:010-51299114 51665651 13501215554
全国销售代理服务免费电话:400-163-8866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预算网 >> 行业资讯 >> 新闻 >> 正文
低层楼房加层技术:拓节能减排新途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点击数:更新时间:2008-3-7

 

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但一项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低层楼房加层技术使得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城市空间开发,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开拓了新途径,这是记者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城市空间开发利用自主创新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该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召开。

  城市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难题待解

  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占用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在城市建设中,人口增长快,住房难的问题困扰着各级政府。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我国增建了不少楼房。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对城市发展速度的估计不足,新建楼房大都是低层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楼房基本上是2层~5层;70年代开始兴建6层~9层的建筑。时至今日,我国人口巨增,以前所修建的低层楼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楼房越建越高,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已往大拆大建方式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

  人们已认识到,再也不能走这样的城市发展道路。要改变原有的发展途径,必须解决以下两大科技难关:将无法满足现代发展需要的旧建筑,通过科技手段,将其更新改造为新建筑,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解决人类住房的困难;寻求将建筑废渣转换成有用的、再生建筑材料的科学技术,使未来城市的建设建立在各种建筑材料不断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国情使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在全世界首先走出了旧建筑更新改造的第一步。经过北京泰中抗震技术实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陆建衡的潜心研究,破解旧建筑改造难题的低层楼房加层技术应运而生,并日趋成熟。

  自主创新技术解旧建筑改造难题

  “抗震低层楼房加层结构这项新技术不是从传统的建筑角度出发,而是采用了铁路桥梁和建筑框架之组合结构发明出来的。”出身土木建筑世家的陆建衡向记者说出了他的发明思路。

  他向记者介绍了这项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在原建筑物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可将原建筑物从2层~5层加高到8层~14层;8层~14层可加高到16层~20层。因为加层的重量不压在原建筑物上,因此,不论原建筑的地基是岩层还是土层,均可采用这种技术。又由于这种技术在新加层结构与旧建筑之间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连接器使新旧结构一体化,解决了新加层结构上重下轻、上刚下柔,给加层结构留下严重隐患(尤其是7度地震设防以上的地区和城市)的问题,增强了加层整体结构稳定性。

  这项技术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以动平衡为边界条件,建立了动态反应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了“建筑物抗震减震装置”和“建筑物消震装置”两项已经获中国发明专利权的专利技术,解决了建筑物加层后受力不均,造成的新旧结构摆动(震动)不一致的问题。陆建衡高兴地告诉记者,运用这种技术比拆除旧楼重新修建要节省投资30%~60%,使工期缩短一半以上。

  陆建衡还告诉记者,因为加层后具有极好的防震能力,只要结构本身足够牢固,人们完全不必担心加层后的楼房寿命问题。

  加层技术应用渐入佳境

  “实施加层技术符合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将会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加会议的专家们普遍这样认为。专家们认为,该项技术的实施为土地综合利用和价值最大化,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节约了资源。此外,还促进了环保,解决了旧房改造拆除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和噪音,建筑垃圾占用一定土地的问题,加层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

  这项技术获得了中国、美国、英国三国国家专利,并得到了建设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初步认同和部分推广。

  据悉,通过这项新技术进行旧建筑改造的国务院第二招待所、中央党校一院等项目分别加高了1到7层,效果良好,受到业主方的好评。目前该技术正用在兰州旧房改造项目中,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项技术也已经被列入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陆建衡还透露,他将结合当前的绿色建筑其他技术,例如墙体保温、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照明、空调系统的节能等,进行技术方面的整合。我们相信,这样改造后的建筑将更加节能环保,整合后的低层楼房加层技术前景也将更加广阔,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作出更多贡献。

 

摘自《中国建设报》2008.03.04 记者 贺慧宇 刘喆

 

 

 

分享到:
24小时技术支持电话:北京 010-51665651 51299114 13501215554